秋日的蘇大校園,金秋送爽,丹桂飄香。9月24日-27日,蘇州大學將迎來13000余名來自五湖四海的2022級新生。萌新們背起行囊、滿懷憧憬走進蘇州大學,將在這里開啟夢想新征程。
為做好疫情防控常態(tài)化情況下的迎新工作,學校根據上級和屬地關于疫情防控工作的最新部署,提前做好了各項準備工作。開學報到前7天,學校就督促學生進行居家健康打卡,并嚴格落實返校后的核酸檢測及健康監(jiān)測工作。
天光微亮,身穿“我愛蘇大”紅馬甲的學生志愿者便等候在迎新點,看到新生前來報到便快步上前,熱情周到幫助新生搬運行李、辦理報到手續(xù),各學院(部)的老師及相關職能部門的工作人員也在現場為新生提供周到服務。
24日上午,校黨委書記江涌,黨委常委、副校長、組織部部長查佐明來到陽澄湖校區(qū),了解迎新保障工作和新生報到情況,慰問參加迎新工作的師生志愿者,并與新生親切交談、合影留念。在迎新接待點,江涌提醒各學院(部)及相關部門要做好疫情防控各項工作,關注新生學習生活所需,通過精彩豐富的校園活動幫助大家更快、更好地適應大學生活。江涌為正好到校報到的機電工程學院新生王泊融送上了學院專門定制的小禮品,叮囑他要在接下來的學習中努力鉆研,在生活中不斷增進與同學們的友誼,在美好的大學時光中不斷成長進步。
“今天的報到還順利嗎,歡迎同學們來到蘇州大學,開啟新的學習生活。”24日上午,校黨委副書記、校長張曉宏和黨委副書記王魯沛早早來到獨墅湖校區(qū)看望新生,逐一了解新生入學報到流程、迎新工作各項保障以及各學院(部)迎新工作舉措。校領導一行還走訪了學生宿舍與食堂,與工作人員詳細交談,認真詢問學生入校后各項生活服務工作。“要進一步細化工作舉措,結合實際情況合理安排錯峰就餐、保證用餐距離等,全力確保師生健康安全。”在一期食堂,張曉宏強調要嚴格按照疫情防控要求做好食堂管理工作。
黨委常委、紀委書記、監(jiān)察專員宮向陽來到天賜莊校區(qū)迎新現場,詳細了解疫情防控各環(huán)節(jié)措施落實情況,要求工作人員有序開展各項迎新流程,熱情接待并指引新生辦理好入學手續(xù)。
為進一步發(fā)揮黨員及學生骨干的領航作用,各學院(部)設置了學生黨員領航站,在迎新工作中定點聯絡新生,動態(tài)關注學生旅居史的風險等級變化、核酸檢測等情況,實現網格化管理。迎新現場,隨處可見學生黨員奔走忙碌的身影,他們用實際行動為新生上了一堂生動的入黨啟蒙課,在新生入學、開啟人生新篇章的關鍵時刻,播下“青春向黨,薪火相傳”的火種。
今年學校繼續(xù)開通“綠色通道”,確保每一位貧困學子順利入學。與往年不同的是,家庭經濟困難學生今年可通過線上提前完成助學貸款各項申請流程,經學校審核后即可通過,到校報到更加流暢。報到當天,學校還為每一位貧困生準備了就餐券,可到學校食堂免費品嘗“愛心第一餐”。
迎新現場,各學院(部)摩拳擦掌“各顯神通”,別具特色的迎新活動不僅讓小“萌新”們眼前一亮,更倍感學校的關懷與溫暖。
材料與化學化工學部以元素周期表為框架,打造了材化元素之家。在這次的小創(chuàng)意中,每位新生象征一枚元素,每個元素格代表一間新生宿舍,寓意個體元素在群體生活中互相協助、彼此溫暖。新生還將代表自己形象的手繪卡通頭像貼在對應宿舍的元素區(qū)域內,以此獲得宿舍成員之間的第一張“合影”。
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為新生準備了一本由學姐們精心手繪的蘇大四季光景專屬日歷,里面有為新生標注的重要時間點,更印有習近平總書記對青年學子的“青春寄語”。初次離家求學,學院還收集了家長們寫給學子的家書,字里行間飽含諄諄囑托,勉勵孩子們“豐富精神世界,鍛煉健康體魄,結交良師益友,努力增長才干”。
傳媒學院為每位新生準備了一份特制禮物——迎新特刊,以報紙為媒開啟大學第一課。此外,學院還為新生送上熒光夜跑特制的臂包和手環(huán),希望2022級小“萌新”堅守“無奔跑,不青春”的宣言,從宿舍、網絡走向操場,強健體魄、健全人格。
教育學院為新生準備了主題文創(chuàng)袋、古木扇、定制卡套等小禮物,還貼心為學生發(fā)放了口罩和跳繩,希望新生們在做好個人防護的同時,更加注重體育鍛煉,強身健體,更好地適應大學生活。
高效信息摸排、熱情咨詢答疑、耐心指路引導、辛苦搬運行李、發(fā)放新生福袋、組織夢想封存活動……在敬文書院迎新點,由“敬文花紅”黨員志愿服務團、高年級助理導師組建的志愿服務團隊貼心助力新生報到,陪伴新生適應、成長,用實際行動踐行初心使命,讓黨徽在迎新一線閃光。
機電工程學院為新生定制了內刻有院徽和學號姓名的激光水晶內雕鑰匙扣,從平面圖片設計、轉化修飾裁剪,到最后導出制作,每一步都由學生支部成員親手完成。希望通過這份暖心小禮物,讓新生感受到所學專業(yè)的有趣與內涵,以及這份獨屬于工科生的浪漫。
在軌道交通學院迎新點,學院向新生送上含有東吳門、軌道列車、院訓等元素的萬年歷拼圖,在拼裝過程中希望給新生一份對未來的期待與力量,留下大學彌足珍貴的成長“腳印”,幫助新生規(guī)劃好大學生活。
在未來校區(qū),未來科學與工程學院布排了禮儀迎賓、接待遞送、消毒安防等多款功能機器人,打造現代智能化科技校園場景,結合學院人工智能、機器人工程等專業(yè)特色,讓“萌新”們在人機交互中切身感受現代智能化科技手段,激發(fā)對科技創(chuàng)新和專業(yè)學習的熱情,提升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思維和實踐能力。
“醫(yī)生用自身專業(yè)所學為人民生命健康保駕護航,是一個非常受人尊敬的職業(yè),將來我們也想成為有仁心仁術、有擔當作為的醫(yī)生?!彪p胞胎兄弟高雨杰、高雨豪分別以優(yōu)異成績考入蘇州大學蘇州醫(yī)學院口腔醫(yī)學、放射醫(yī)學專業(yè),說起學醫(yī)初衷,兩兄弟無比自豪,對今后的學習生活充滿憧憬。
10年前,沙鋼鋼鐵學院2022級班主任郭瑞琪從幾千公里外的新疆來到蘇大求學,10年后,她回到母校和母院工作。“是蘇大培養(yǎng)了我,如今我希望把自己這份對學校和學院的喜愛傳遞給每位學生,讓同學們也感受到在蘇大學習生活中的成長與幸福?!闭f起與蘇大的緣分,郭瑞琪十分感慨。
“我和蘇大的不解之緣還是從我爸爸在蘇大讀書開始。”深受父親的影響,光電科學與工程學院新生吳雨彤從小就對蘇州大學懷有特殊的感情。經過高考的拼搏與不懈的努力,她終于如愿走進歷史悠久,底蘊深厚的天賜莊校區(qū)學習生活。談及未來的規(guī)劃,她說:“希望能在蘇大讀到博士,有機會留在學校當一名優(yōu)秀的大學老師,不僅可以教書育人,也可以在知識的海洋中盡情地遨游、探索。”